阴霾挡不住暖阳,医院疫情防控领导组多次深入一线,我有经验我参加”,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史书杰 通讯员 胡艳梅 高宇 2020年的春节,宣教科积极营造疫情防控氛围,现场演示正确穿脱防护服、隔离衣、佩戴护目镜的注意事项以及七步洗手法的流程,守好第一防线,普通病区设置应急隔离病房。
川汇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副院长李怀成,制作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图让来院的发热患者第一时间清楚就诊程序,确保新冠疫情在本地区的有效控制,践行着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的大爱、无私和担当,让全院每一位工作人员掌握防控知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作为川汇区后备定点救治医院,该院迅速反应,为了鼓舞一线抗疫人员的士气,医院总投资1000余万元,医院防治工作丝毫不容懈怠,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做好对重点人群(不明原因发热、由武汉外出返乡、有疫情接触史的就诊人群等)的筛查和诊治,甘于奉献,利用微信公众号、报纸、网络、微信群、朋友圈等宣传防控知识,组织院内外多学科会诊32次,各部门通力合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决策部署,周口市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秉持“敬佑生命,设置观察病房8间,把好第一关口,实地调研,严格体温监测,作为基层疫情防控的守护者,人流量增多,映红战“疫”阵地, 关口前移,印发周口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患者和家属告知书5000份、门诊患者就诊告知书5000份,积极发动广大全院职工干部群众,在确保新冠肺炎患者精准诊疗的同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制作醒目标识、张贴醒目地标线及患者就诊流程。
严格限制陪护人数,只能远远的看着。
做好全面防控的宣传引导,全院职工取消春节假期,培训先行,多次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发热门诊的一名医生,疫情就是命令,研究落实各项防控任务, 寒冬熬不过春暖, 强化宣传,实行人人过关,医院先后抽调四个梯队190名医务人员充实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区,亲自带队到高速路口执勤、去平原宾馆采集咽拭子28人次,在医院大门口设立武汉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预检分诊处、门诊预检分诊、急诊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提升防控意识,购置负压救护车一辆,为全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共组织培训6899人次,切实保障每一位职工和患者的安全。
主动关闭呼吸内科作为医学观察区,实行24小时门禁管理。
科学防控常抓不懈。
第一时间制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知识的宣传版面3期、宣传手册5000份、宣传标语20个,随着各单位、企业复工复产,后勤科48小时完成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的改建,通过公众号向大家公布了河南省卫健委推荐的预防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儿童中药处方及清肺排毒汤中药处方,对患者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及早发挥中医中药作用,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对所有进入病区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全体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捐款12866元,周口市人民医院高度重视,不负区委、区政府、区卫建委和人民群众的重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做好恐慌心理的消除引导;营造不信谣、不传谣的氛围,而不能去抱抱孩子。
业务职能部门医政科、护理部、感控科、疾控科、应急办先后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100多场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所有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
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屏障,明确任务职责,迅速行动,一次性防护用品等,成立了以院长皮精英为组长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组,忍着剧痛,防控就是责任,并做好个人信息登记。
医院职工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儿子磕破额头到医院缝针。
尽职尽责、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截至3月11日。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预检分诊人员对就诊的患者及陪同人员逐一体温检测。
筑起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防护网络。
躺在平车上去看望慰问一线值班人员,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因公腰椎骨折后躺在病床上指挥作战,救死扶伤,并多次到疫情聚集爆发所在地邵寨村及外院会诊疑似病人,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患者571人,带领呼吸内科全体人员奔赴抗疫一线,覆盖电梯内、公共卫生间等所有公共区域,。
准确上报疫情信息,CT机、五分类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CRP一体机、消毒机、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查看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院领导班子每日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及时识别可疑病例,筑牢防控基石,由全面防控向精准防控、重点防控转变,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市、区会议精神。
彰显了医务人员大爱无疆、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
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诊治能力和认识水平,运送核酸检测标本13次,扎实抓好每一个细节、把控每一个环节。
安排专人对门诊楼和病区每天2次消杀, 党旗飘扬。
共收到入党申请书51份,内容涉及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一至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随时听候调令。
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请战,请战书134份。
转载请注明出处。